据一些生物学家长期观测研究,洞螈这种生物十分得懒,平均一年移动4.8米,也就是平时都不带动的,而由于洞穴温度低、两栖动物属于冷血动……
据一些生物学家长期观测研究,洞螈这种生物十分得懒,平均一年移动4.8米,也就是平时都不带动的,而由于洞穴温度低、两栖动物属于冷血动物等特点,洞螈对食物的要求也不是很高,体温低生理代谢较为缓慢,所以对能源的消耗较慢,一次吃饱几年不吃东西也是正常的。
所有的生物生存都需要环境的支撑,洞螈也不例外,原因在于它们生存的洞穴黑暗。而我们都知道,植物是自然界的生产者,而洞螈却生存在较为黑暗的洞穴中,在那样的环境中植物就比较少,水中的浮游动植物比较少,洞螈的食物比较少。加上洞穴内温度比较低,洞螈的基础代谢就比较低,洞螈就变得十分的懒。
懒到什么程度呢,一年平均移动几米,还没人类十步距离远。而在交配方面,它们也显得很懒。低体温代谢率低,能量供应比较慢,食物少又使得洞螈分布比较分散,如果过于集中食物资源又不够,那怎么办呢,就不动呗。据观测,它们平均7-12年交配一次,每次生几枚卵,生殖数量较少,可以保证洞螈种群的平衡,避免数量过渡地增加导致食物资源不足。
不过,洞螈也有一些奇特的特征,它们似乎是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了黑暗的洞穴。理由是它们表观遗传的变化,洞螈本身因为能量的需求加上环境的黑暗,视觉系统退化,不具有视力。但如果将洞螈放在一个光线比较充足的地方,洞螈却会重新长出眼睛,只不过缺少一些关键的神经细胞,所以洞螈的视力总的来说还是比较受限的。
总体上来看,生物的寿命越长发育时间就相对长一些,而这导致生育年龄会有所推迟。洞螈7-12年才交配一次,也可以说明它们的寿命比较长,有说法认为它们的年龄可以达到100岁左右,不过因为观察比较少,得不到别人的信服。
虽然比较懒,可是洞螈却没有灭绝,也说明它们并不像人类观测到的那样,当然保持着一定的生殖需求。可是人类观测的范围还是有些受限的,有时候它们偷偷摸摸地就完成了交配繁衍,然后又待在一个地方一动不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