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洲國家列表

fifa足球世界杯

大洋洲是世界上最小的大陸。位於南半球,由澳洲和太平洋島嶼(波利尼西亞、美拉尼西亞和密克羅尼西亞)組成。從操作角度來說,我們試圖……

大洋洲是世界上最小的大陸。位於南半球,由澳洲和太平洋島嶼(波利尼西亞、美拉尼西亞和密克羅尼西亞)組成。從操作角度來說,我們試圖將地球劃分為大陸群,因此,所有島嶼都與澳洲或澳大拉西亞大陸相關聯。大洋洲是地球上最大的島嶼群,擁有 10,000 多個島嶼和14 個國家。

大洋洲所有國家/地區清單(按人口)

如上所述,大洋洲有14個獨立國家。其中,人口最多的國家是澳大利亞,最少的是諾魯。大洋洲國家的完整列表如下表所示,其中包含最新的總人口。

大洋洲的所有島嶼都有原住民。然而,澳洲和紐西蘭的歐洲白人佔居民的大多數,尤其是英國血統。大洋洲人口約 3,200 萬,是一個以城市為主的地區。 75% 的人口居住在城市,而 25% 的海洋人口居住在鄉村。澳洲和紐西蘭 85% 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地區,而島上的大多數人居住在農村地區。

旗幟

獨立國家

目前人口

次區域

1

澳洲

25,399,311

澳洲

2

巴布亞紐幾內亞

8,558,811

美拉尼西亞

3

紐西蘭

4,968,541

波利尼西亞

4

斐濟

884,898

美拉尼西亞

5

索羅門群島

680,817

美拉尼西亞

6

萬那杜

304,511

美拉尼西亞

7

薩摩亞

200,885

波利尼西亞

8

吉里巴斯

120,111

密克羅尼西亞

9

密克羅尼西亞聯邦

105,311

密克羅尼西亞

10

東加

100,311

波利尼西亞

11

馬紹爾群島

55,511

密克羅尼西亞

12

帛琉

17,911

密克羅尼西亞

13

諾魯

11,011

密克羅尼西亞

14

吐瓦魯

10,211

波利尼西亞

大洋洲領土人口分佈

下表顯示了所有 11 個領地的列表,其中包含最新的總人口和附屬地區。

附屬領土

目前人口

領土

1

新喀裡多尼亞

282,211

法國

2

法屬玻里尼西亞

275,929

法國

3

關島

172,411

美國

4

美屬薩摩亞

56,711

美國

5

北馬裡亞納群島

56,211

美國

6

庫克群島

15,211

紐西蘭

7

瓦利斯和富圖納群島

11,711

法國

8

諾福克島

1,767

澳洲

9

紐埃

1,531

紐西蘭

10

托克勞

1,411

紐西蘭

11

皮特凱恩群島

51

英國

澳洲地區和國家地圖

大洋洲國家地區

大洋洲面積為8,480,355 平方公里,人口密度各異:澳洲為 2.2 人/平方公里;巴布亞紐幾內亞 7.7 居民/平方公里;諾魯 380 公頃/平方公里;東加 163 名居民/平方公里,與澳洲領土相當,相當於大洋洲的最大部分,約佔該大陸的 90%。大洋洲最大的城市位於澳大利亞,它們是雪梨、墨爾本、布里斯班和珀斯。其他主要城市包括紐西蘭的奧克蘭和威靈頓,以及巴布亞紐幾內亞首都莫爾茲比港。

以下是所有大洋洲國家的列表,按土地面積大小排列。澳洲是最大的國家,諾魯是最小的國家。

排行

國家的名字

土地面積(平方公里)

1

澳洲

7,692,024

2

巴布亞紐幾內亞

462,840

3

紐西蘭

270,467

4

索羅門群島

28,896

5

斐濟

18,274

6

萬那杜

12,189

7

薩摩亞

2,831

8

吉里巴斯

811

9

東加

第747章

10

密克羅尼西亞

第702章

11

帛琉

第459章

12

馬紹爾群島

181

13

吐瓦魯

26

14

諾魯

21

大洋洲國家和屬地字母順序列表

綜上所述,大洋洲共有25個獨立國家和附屬領土。請參閱以下內容,以了解澳洲的國家和屬地的完整清單(按字母順序排列):

美屬薩摩亞(美國)

澳洲

庫克群島(紐西蘭)

斐濟

法屬玻里尼西亞(法國)

關島(美國)

吉里巴斯

馬紹爾群島

密克羅尼西亞

諾魯

新喀裡多尼亞(法國)

紐西蘭

紐埃(紐西蘭)

諾福克島(澳洲)

北馬裡亞納群島(美國)

帛琉

巴布亞紐幾內亞

皮特凱恩群島(英國)

薩摩亞

索羅門群島

托克勞群島(紐西蘭)

東加

吐瓦魯

萬那杜

瓦利斯和富圖納群島(法國)

大洋洲簡史

古代聚居地和原住民文化

大洋洲由澳洲、美拉尼西亞、密克羅尼西亞和波利尼西亞組成,是一個擁有豐富古代歷史和多元文化的地區。最早的定居者大約在六萬年前抵達巴布亞紐幾內亞和澳洲。這些最初的定居者是澳洲原住民和巴布亞人的祖先。幾千年來,他們發展了獨特的文化、語言和社會結構,與陸地和海洋緊密相連。

在太平洋島嶼上,拉皮塔人據信起源於東南亞,並於公元前 1500 年左右開始定居。它們橫跨太平洋,最遠到達斐濟、東加和薩摩亞。拉皮塔文化以其複雜的陶器和航海技術而聞名,為隨後的波利尼西亞、密克羅尼西亞和美拉尼西亞文化奠定了基礎。

波利尼西亞擴張

大洋洲歷史上最引人注目的篇章之一是波利尼西亞人的擴張。西元 1000 年左右,波利尼西亞人開始了非凡的航行,利用星星、風向和洋流在廣闊的海洋中航行。他們定居在夏威夷、復活節島(拉帕努伊)和紐西蘭(奧特亞羅亞)等遙遠的地方。這段時期見證了複雜社會的發展,擁有複雜的社會等級、宗教習俗和令人印象深刻的建築,如復活節島上的摩艾雕像。

歐洲的探索與殖民

歐洲人抵達大洋洲始於16世紀初期的葡萄牙和西班牙探險家,但直到18世紀才出現重大探險。荷蘭探險家阿貝爾·塔斯曼 (Abel Tasman) 在 1640 年代繪製了澳大利亞和紐西蘭部分地區的地圖。英國航海家詹姆斯庫克船長在 18 世紀末進行了廣泛的航行,繪製了太平洋大部分地區的地圖,並與許多土著文化建立了聯繫。

歐洲的殖民統治為大洋洲帶來了深刻的改變。英國自 1788 年開始在澳洲建立流放地,導致澳洲原住民大量流離失所並遭受苦難。在新西蘭,1840 年《懷唐伊條約》簽訂後,英國殖民化加劇,導致土地糾紛以及與毛利人的衝突。法國在新喀裡多尼亞和塔希提島建立了殖民地,而包括德國和荷蘭在內的其他歐洲列強則在美拉尼西亞和密克羅尼西亞聲稱擁有領土。

殖民時代與世界大戰

十九世紀和二十世紀初的特徵是歐洲在大洋洲殖民統治的鞏固。對原住民的影響是毀滅性的,疾病、土地被剝奪和文化破壞導致他們的數量和傳統生活方式大幅下降。傳教活動在改變該地區宗教格局方面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戰和二戰期間,大洋洲的戰略重要性凸顯。巴布亞紐幾內亞和所羅門群島等地發生了戰鬥。戰爭也增強了美國的存在和影響力,特別是在密克羅尼西亞,那裡的許多島嶼成為重要的軍事基地。

獨立之路

二戰後時代標誌著大洋洲非殖民化的開始。許多領土獲得獨立或過渡到自治。英聯邦境內的澳洲和紐西蘭獲得了更大的自治權,最終於 1931 年制定了《威斯敏斯特法》和隨後的立法。

在太平洋地區,這個過程要慢一些。斐濟於 1970 年從英國獨立,巴布亞紐幾內亞於 1975 年從澳洲獨立,瓦努阿圖、所羅門群島和吉里巴斯等其他島國隨後在 1970 年代和 1980 年代獨立。法屬玻里尼西亞和新喀裡多尼亞仍然是法國的海外領土,而關島和美屬薩摩亞則是美國的領土。

現代與當代議題

今天,大洋洲是一個政治地位和挑戰多樣化的地區。澳洲和紐西蘭都是已開發國家,經濟實力雄厚,在區域事務上具有重要影響力。然而,太平洋島國面臨獨特的挑戰,包括經濟依賴、政治不穩定和氣候變遷的影響。

氣候變遷對大洋洲許多低窪島國構成生存威脅。海平面上升、極端天氣事件發生頻率增加以及珊瑚礁退化影響著數百萬人的生計和家園。基里巴斯和圖瓦盧等國家處於全球氣候倡議的最前沿,尋求採取緊急行動來減輕這些影響。

文化復興與認同

儘管面臨挑戰,整個大洋洲的文化依然強勁復興。澳洲、紐西蘭和太平洋島嶼的原住民正在恢復他們的語言、傳統和身分。在澳大利亞,對原住民土地權的承認和日益增長的憲法承認運動反映了這種復甦。在新西蘭,在政府政策和公共利益的支持下,毛利文化和語言得到了顯著的復興。

相關文章:世界所有國家及其首都以 P 開頭的國家以 A 開頭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