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元755年,各类矛盾无法调和,最终爆发了安史之乱,让唐王朝陷入无尽的战火之中。虽说安史之乱最后被平定,但是安史余部的力量还比较……
在公元755年,各类矛盾无法调和,最终爆发了安史之乱,让唐王朝陷入无尽的战火之中。虽说安史之乱最后被平定,但是安史余部的力量还比较强大,唐王朝为了安抚安史余部,不得不册封他们为新的节度使。
同时在平定安史之乱的过程中,唐王朝又分封了许多功臣为新的节度使。这些节度使在经济上、政治上享有极大的自主权。
虽说节度使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唐王朝政权的延续,但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唐王朝权力的分割,成为唐朝后期无法解决的大麻烦,最终推翻唐朝统治的正是宣武军节度使朱温。
二:宦官专权,唐朝政治腐败
唐朝时期的宦官专权同样还是跟安史之乱有着莫大的联系,由于安史之乱爆发,导致节度使的权力越来越大,成为唐王朝尾大不掉的割据势力,并且这些节度使还时不时地发动叛乱,这让皇权进一步得到了削弱。
所以唐朝后期但凡有一点雄心壮志的皇帝,都想处理藩镇问题,但无一例外都是以失败而告终。唐朝中后期除了藩镇割据分了皇帝的权力,朝堂之上官员们有各怀鬼胎,相互攻伐,这让唐朝的皇帝心力交瘁。
为了夺回属于自己的权力,皇帝不得不重用自己身边信得过的人,于是跟皇帝关系密切的宦官就走上了历史的舞台。随着皇帝对宦官的重用,宦官的权力也越来越大,后期更是直接掌控了京城的禁军。
由于宦官的军事地位跟政治地位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他们的野心也逐步扩大,在宦官专权的岁月里,他们随心所欲地废立皇帝,官场之上更是贪污腐败盛行,军队的战斗力也大大折扣,反而使得唐朝政府的力量一天比一天薄弱。
而宦官专权,又一次加大了社会矛盾,最终爆发了农民起义。
三:朋党之争,政治日益腐败
在唐朝,想要成为官员主要是两个途径,一个是通过科举考试高中进士,一个是靠祖上的力量成为唐朝的官员。这是两股不同的势力,他们虽然同朝为官,却互相看不起对方。最终双方各自结党,互相攻击,彼此排斥,形成了“朋党之争”。
规模最大的就是唐朝后期的“牛李党争”。“牛李党争”就是以牛僧孺、李宗闵为首的“牛党”,和以李德裕为首的“李党”的两股势力。
这两股势力因为出身不同以及政见不同,在朝堂之上互相攻伐,而且他们之间的攻伐纯粹是了攻击对方而攻击,根本没有为国家提出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建议,反而大大削弱了唐朝的力量,使得唐后期的政治更加腐朽不堪。
就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之下,唐中央的力量越来越弱,天子的权力也一天不如一天,最终唐王朝就消逝在历史尘烟之中。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