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開始自己的小誌?

fifa足球世界杯

敘事圈小誌不知不覺已經來到第三期了,每一次的製作,都讓我有種無與倫比的滿足感。其實,早在學生時代,我就有做過「小誌」(Zine),所以……

敘事圈小誌不知不覺已經來到第三期了,每一次的製作,都讓我有種無與倫比的滿足感。其實,早在學生時代,我就有做過「小誌」(Zine),所以不是全然沒有經驗,但每一次從編輯到印刷出爐,都像是一個全新的體驗。

根據英文百科,小誌就是以原創或挪用其他圖文所編撰的小規模出版作品,一般來說,都會使用影印機印刷,而且是一個人或一個小團體的產物,通常會作成印刷品流通。(a small-circulation self-published work of original or appropriated texts and images, usually reproduced via a copy machine. Zines are the product of either a single person or of a very small group, and are popularly photocopied into physical prints for circulation.)

小誌的特質包含規模小、內容具獨特性,而且人人都作得到。

所以,我覺得所有人都可以來做自己的小誌,不論是旅行紀錄還是閱讀心得,作出這樣的小誌,絕對一生值得。以下,簡單分享我自己的小誌創作步驟,供各位也想嘗試自己小誌作品的人參考。

一、內容還是最重要的

不論你的小誌最終長怎樣,內容還是最重要的。你必須先確定內容後,才能夠繼續下一步。一般來說,都會有個主題存在,像我第三期的主題,便是以「我們都需要勇氣」,所以最主要的內容都會扣合「勇氣」。

有的人可能會以某次旅行為主,或是某一本書的心得,某一個議題的介紹…等,這些都很棒,重點就是,不要漫無目標,隨興呈現就好。當然,也有可能你的主題就是「隨意」,那或許就可以更自由發揮。

二、排定順序

內容決定好,也完成後,就可以來排序了。

排序可能是整個程序中最關鍵的部分,畢竟你的排序,會決定人家想不想閱讀下去,以及如何去定義這本小誌。一般來說,不論是市面流通的雜誌或自產的小誌,排序上在一開始,都會是輕鬆有趣的內容,或是近期的資訊,接著才會進入主題,並且占比很高。結束重點主題後,便是較次等重要的其他內容。

我拿2023年4月份的《聯合文學》為例,以「B級美食文學」為題的這期雜誌,在開頭便扣合主題,刊出一篇對於「B級」的討論,接著,進入較輕巧的QA影評、藝評,然後才是主題「B級美食文學」。「B級美食文學」的占比至少到整個雜誌的1/3,結束這一部分後,才是一些每月固定式的專欄或文章,如當月作家、選書與現代詩賞析等等。

以上是主流大雜誌的編法。我則是比較懶,超過2/3都是主題。以第三期小誌「我們都需要勇氣」為例,最開始便是人物專訪,主打「勇氣」的人物故事,結束主題後,才是固定式的專題,如角落故事、遊記等。並在最後放上插畫、讀者分享,內容也扣合「勇氣」,但比起前面滿滿的文字,精簡許多。

三、文字編輯與排版

決定內容,你也確定好要放進小誌的東西與順序後,接下來就要進入最耗時的文字編輯與排版了。

在市面上,有很多排版設計軟體。一直以來,我都是用Canva,免費版就很夠用。他可以選擇雜誌版型,並且直接套用一些模板,我個人會拿這些模板當參考,並進行微調,產生出自己的風格。

大致的底用好後,便是確認文字與圖片的排版。文字最基本的概念就是要對齊一邊,並且不要讓下一段只留下單個字或標點符號,所謂的「孤字不成行、孤行不成頁」。

此外,為了易讀,盡量不要太小或太密集,我個人普遍都設在10pt,但理想上12pt會更好。圖片方面,可以多一點不一樣的變化,不要總是單一形狀與大小,且記得要附上圖說(非必要,但有最好)。

整體的設計,我個人是覺得從頭到尾同樣風格不夠有變化性,比較像書而非雜誌。所以在圖文的排列與底頁的顏色,都會有不同的變化,但個人不喜歡讓很衝突或很突兀的顏色擺一起,看了蠻痛苦的。

此外,在排版時,一定切記要留邊邊,也就是所謂「出血」。這是印刷出來後會裁切掉的部分,一般大多設定3mm。

對了,有鑑於是「小誌」,所以我整體大小都設定為長216mm、寬154mm左右,或是接近B5的大小,這樣的尺寸是很剛好的。

Photo by Gu00fcl Iu015fu0131k on Pexels.com

四、最後檢查

全部完成後,最後一定還要再檢查「至少三次」!包含錯字,排版有無跑掉,以及印刷後是否會缺頁(記得,印刷是包含封面與封底的,都要各算一頁!)。

這裡分享一個我自己至今都還沒改正的小地方,就是頁標。要考慮好左右頁,分別標在不同邊,並且不要跑到出血處。

五、印刷

檢查完後,確定完成,就可以輸出成pdf準備印刷了!

如果只是想自己收藏或給朋友幾本,或許在坊間影印店就可以,但就會少了更嚴謹地印刷成效確認。我自己是因為有送給之前受訪者與粉絲的需要,所以一次會印20-30本,而找專業的印刷團隊。

一直以來,我都跟台北的「感官文化印刷」合作,從事前的印製成效確認到後期的服務,他們都非常的用心且專業,其實對於印刷與排版我也不是很懂,但問他們就對了。

Photo by Jess Bailey Designs on Pexels.com

或許你不是跟我一樣因為有經營自媒體,而希望有更多的產出與特色,但你絕對值得來做一本專屬於自己的小誌。這樣的作品,也不一定要印刷,但印出來會更有感。

希望以上的分享,能夠給你一些啟發,而創造出屬於自己的獨一無二。

更多雜談

媒體人說|劃重點的練習遲來的Podcaster兩週年,一些心得與展望

關於敘事圈

看時事、聽故事,就看敘事圈FB→點這裡

美景、美食、生活的每一刻,都在敘事圈IG→點這裡

加入FB社團,一起聽故事!→ 一起聽故事

用耳朵聽故事,敘事圈Podcast在這裡→點這裡

如果你覺得這個網站很不錯,歡迎贊助,讓我能夠越做越好!

分享,讓更多人看見好文章

按一下即可分享至 X(在新視窗中開啟)

X

按一下以分享至 Facebook(在新視窗中開啟)

Facebook

按一下即可以電子郵件傳送連結給朋友(在新視窗中開啟)

電子郵件

分享到 LinkedIn(在新視窗中開啟)

LinkedIn

分享到 Pocket(在新視窗中開啟)

Pocket

喜歡 正在載入...

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