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顶流男神卫玠:被千万人追捧的“玉人”,为何最终被“看杀”?

世界杯梅西点球

等卫玠成年了,那更是不得了,直接成了当时的“顶流网红”。他每次出门,场面就跟现在粉丝接机似的,那叫一个疯狂。洛阳的百姓一听说卫……

等卫玠成年了,那更是不得了,直接成了当时的“顶流网红”。他每次出门,场面就跟现在粉丝接机似的,那叫一个疯狂。洛阳的百姓一听说卫玠要上街,立马啥事儿都顾不上了,放下手里的活就往外冲。那些大姑娘小媳妇,也顾不上矜持了,提着裙摆就往街上跑,就为了能看卫玠一眼。

卫玠出门的座驾也很特别,是一辆由四只雪白山羊拉着的敞篷车,远远看去,就跟那神仙的座驾似的,飘逸又出尘。他这一出现,那追星效应直接拉满,羊车所到之处,瞬间就被围得水泄不通,交通直接瘫痪。人们太热情了,鲜花水果跟雨点似的往他车上砸,听说有一回,他的衣服都被橘子砸湿了。你说这阵仗,谁能扛得住?关键是,卫玠这颜值,连直男看了都得心动,完全打破了性别界限,说是当时的“顶流苏坡爱豆”一点儿都不为过。

《世说新语》称其“风神秀异”,《晋书》赞其“如冰清玉润”。更惊人的是,他的美具有“精神杀伤力”——南朝文人谢鲲曾因与他清谈彻夜,感慨“栋梁折矣”。

那为什么魏晋人如此痴迷卫玠?当时的魏晋摒弃汉代雄浑之风,推崇的是“秀骨清相”,而卫玠的苍白肤色、纤细身形正好符合时下的潮流。而且卫氏家族位列“河东四姓”之首,卫玠的美貌成为士族身份的“活体广告”。他的“神清”气质被视作老庄思想的具象化,成为名士风流的象征。

二、清谈名士的致命弱点

不过卫玠可不是只有一张漂亮脸蛋,他还是个实打实的学霸,是当时著名的玄学家。十几岁的时候,就能把《老子》《庄子》《周易》这些难懂的经典讲得头头是道。有一次在门阀氏族的聚会上,他发表对人的身体和灵魂的看法,就好比蜡烛和火光的关系,把在场那些老学者都听得一愣一愣的,宰相当场就夸他是当代曹植。名士王澄(以狂傲著称)听其言论后“绝倒”,直言“王家三子不如卫家一儿”。

但卫玠虽然才华横溢,却有个致命的弱点:从小身体就不好,体弱多病。他母亲成天提心吊胆的,生怕他多说几句话就累着了,直接给他限制每天说话的时间和次数。一次与乐广讨论“梦的成因”,他苦思三天,后来想的生病了,乐广不得不亲自上门开导。有一次他与谢鲲彻夜长谈后,他也病倒了。

可是卫玠作为“精神领袖”,他需要时刻保持玄学辩论的状态。每次即便只是随口说上几句,那也是满堂彩,大家都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

据《晋书》统计,卫玠成年后年均出席清谈活动超50场,远超同期名士。

三、命终于乱世逃亡

可命运似乎总爱捉弄人,公元310年,“八王之乱”爆发,卫玠的家族遭遇了灭顶之灾。他父亲被祸国妖后贾南风给害了,哥哥卫璪被困在京城。卫玠拖着病弱的身体,苦口婆心地劝说母亲:“现在天下大乱,咱们得保住卫家的血脉啊。”于是,他带着母亲和妻子南下逃命。

一路逃到江夏(今武汉),妻子乐氏因为路途颠簸又加上温度高,疲惫热死了。征南将军山简看到机会了,赶紧把自己的爱女嫁给卫玠。然后卫玠带上新老婆又向东走,来到了豫章(今南昌)。当时豫章的大将军王敦想要拉拢卫玠,可是卫玠觉得王敦此人不可依附,于是又继续前行,到了东晋都城建业(今南京)。

卫玠一到,直接导致建业城爆发“万人空巷”奇观。

当时卫玠刚到建业城,当地百姓早就听说了他的大名,都知道有个绝世美男子要来。为了一睹美男子的风采,等他一入城,好家伙,那场面,民众就跟潮水似的涌上街道。据当时目击者说,从城门到他住的地方,也就短短百步的距离,可他的羊车愣是被围困了三天三夜。这期间,啥情况都有,有妇人往他车上扔花果示好的,有文人高声向他请教玄理的,甚至有商人借机哄抬物价,还有狂热粉丝爬上车,就为了能跟他拥抱一下、要个签名啥的。

卫玠本来身体就不好,这一路南迁,早就耗尽了精力。现在又被这么多人围着,推推搡搡的,还得应付各种追问,昼夜不得安宁。这么一折腾,这位病弱的公子哥实在扛不住了,心力交瘁。回到住处后,当天夜里就发起了高烧,家里人赶紧找了好几个大夫来看,可都没啥效果。七天之后,卫玠就这么去世了,年仅二十七岁。后来,便有了“看杀卫玠”这一成语典故。

卫玠这事儿,挺让人唏嘘的。人们追捧他的绝世容颜,渴望从他身上获得精神上的慰藉,可最后,却在这混乱的追捧中,亲手毁掉了这份美好。

在卫玠的葬礼上,丞相王导感叹:“此君风流名士,海内所瞻。”但再华丽的谥号,也掩盖不了一个残酷事实:他是魏晋风流的完美化身,也是那个疯狂时代的牺牲品。当我们重读“看杀卫玠”的典故,或许更应思考:在追逐流量的狂欢中,我们是否也在重复着千年前的集体癫狂?

—— The End ——

图片源自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为提高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

文中部分观点仅为个人看法,请理性阅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