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手作人放棄賺快錢 追求更高技藝

世界杯梅西点球

蘇芳在進行羊毛氈創作。 受訪者供圖 戴圍巾的熊、翻白眼的驢、拿河豚手杖的娃娃……各式各樣的手工品密密麻麻地站在一起,它們身旁躺著……

蘇芳在進行羊毛氈創作。

受訪者供圖

戴圍巾的熊、翻白眼的驢、拿河豚手杖的娃娃……各式各樣的手工品密密麻麻地站在一起,它們身旁躺著一團團五顏六色的羊毛。這是90後手作人蘇芳工作檯上的場景,製作羊毛氈手工是她的拿手絕活兒。

羊毛氈屬於非編織而成的織品形式,具有良好的觸感和還原性。羊毛氈手工就是利用羊毛氈材料製作玩偶、娃娃、雜貨、配飾等手工作品,流行於歐美日本等地,在國內還是個新鮮的手工門類。

成為獨立手作人3年多來,蘇芳擺過攤兒,開過工作室,放棄「賺快錢」,一心打造個人文創品牌,在創業中追求自己的夢想。

「做手工才是我想做的事情」

蘇芳2012年從武漢科技大學城市學院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畢業。大學時期,她就對做手工情有獨鍾,「那時候我做過包包、衣服,還做過布藝、刺繡等」。

畢業後,工作一有閒暇,她仍然會進行自己的手工製作,看到好看的材料,她也總是悉數買下。

2014年6月1日,對蘇芳來說是具有轉折意義的一天。她請假到漢口天津路的爪哇酒吧參與了一次「蠢貨市集」,見到了各式各樣的手作人和手工作品。她不禁感慨:「原來做手工也能成為一份工作,這些人和我完全活在兩個世界。」

因加班導致連續錯過兩期「蠢貨市集」後,蘇芳意識到自己的生活被繁忙的銀行工作限制了。雖然收入不少,但「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狀態」。她很清楚,做手工「才是自己想做的事情」。能不能把興趣發展成職業?抱著試一試的想法,她瞞著家人辭去了工作,成為一名獨立手作人,每天都在自己租的房子裡做手工。

2016年,蘇芳去了上海1933老場坊,第一次參加省外的市集。她帶上了自己的作品——一批用羊毛氈加刺繡或羊毛氈加軟陶做成的飾品。這些飾品吸引了一些年輕人的目光,不少人加了她的微信。同時,她也結識了一些從事文創行業的公司,並開展了部分合作。參加這樣的市集不僅收穫了信心,還讓她了解到一些關於手工作品銷售方面的知識,「那時候才懂得要根據工時和材料等方面來計算出作品的合適售價」。

隨著眼界的不斷開闊,武漢的手作市集已經無法滿足蘇芳學習的需要,於是她花著路費、交著展位費,隔三岔五到上海、廣州、合肥、杭州等城市參加規模更大的市集。蘇芳慢慢成了「圈裡人」。

寵物定製類羊毛氈製作曾是一項主要業務

「沙沙沙……」指甲蓋大小的一層羊毛,蘇芳捏著戳針刺了百十下,終於讓鬆散的羊毛變成緊緻的「皮膚」,牢牢覆蓋在內層骨架上。這樣的工作,蘇芳每天能在手工臺上做近10個小時,「喜歡,所以一點兒不覺得枯燥」。

蘇芳撣了撣手上的羊毛介紹說,羊毛兼具柔軟和堅韌的特點,纖維結構可緊密纏結;使用尖端有倒鉤的戳針反覆戳刺,可以使羊毛上的鱗片摩擦纏緊,變得結實。

出於對寵物的喜愛和對國外藝術家作品的欣賞,2017年蘇芳開始學著用羊毛氈做寵物作品。因缺乏引路人,她的技術完全是自學的。沒有教材她就不斷在網上找國外的書。

至今,蘇芳還留有一本羊毛氈寵物貓作品介紹的日語教材。對日語一竅不通,「不要緊,看著步驟圖學唄」,蘇芳反覆操作,一點一點地摸索出製作技巧。剛開始練習時,不小心把手指戳出一個又一個血孔是常事,出於熱愛,她常常是忍著傷痛繼續製作。

蘇芳的第一個作品是兩隻小貓,發在朋友圈裡被「很可愛」「很漂亮」這類的留言刷屏。可去年,她卻因為覺得做得「不夠好」,把這兩個作品拆了,「我現在的作品和原來的作品差別很大,當時收到的評價都是『好可愛』,我不想只得到這樣的評價。」

漸漸上手後,寵物定製類羊毛氈製作成了蘇芳的一項主要業務,顧客多為愛寵人士,大多希望蘇芳能用羊毛氈來復原自己寵物的樣子,用作紀念。在製作時,顧客會把自家寵物的生活照發給蘇芳,並向蘇芳講述每張照片背後的故事,這也激發了她的創作靈感。

有一次,一名顧客在作品交付了一個多月後,用微信找到了她。那名顧客告訴蘇芳,收到作品後不久,自己家的狗狗不幸出車禍去世了,每次看到蘇芳的羊毛氈作品,就會勾起無限美好回憶。「顧客因有所紀念對我表示感謝,但在我的心裡,正是因為這些故事,我覺得自己做的這些是有意義的。」蘇芳說。

2017年11月,蘇芳在漢口租了一套房子創辦自己的工作室。為了推廣羊毛氈手工,她在工作室中低價開設教學課程,一堂課只收20元,還會備好材料。雖然不少人對羊毛氈手工感興趣,但來上課的回頭客幾乎為零。

「許多顧客以為做羊毛氈手工很簡單,不曾想要花幾個小時坐在那裡戳來戳去,根本坐不住,有時甚至會直接喊我幫他們代工。」蘇芳說,「我覺得做東西認真是對它的尊重,顧客的表現讓我覺得不開心。」一個多月後,她放棄了在工作室開課的想法,把時間全部花在自己的創作上。

今年10月,在北京將舉辦一場手工展會,邀請到了許多世界各地的手工大師和國內小有名氣的手作人,蘇芳獲得參會資格,「這也是對我的一種認可,我很期待」。

「希望每個作品都是在興奮的狀態下完成的」

精進技術,不斷超越自我,做出滿意的作品,是蘇芳做手工的初心。為了保持初心,蘇芳一次又一次放棄了市場,因為她堅持「做手工不能和掙快錢完全畫等號」。

2017年,她常駐武漢某大型手工市集,出售自己的手工作品。那時,供不應求是常有的事,周末,準備賣上兩天的作品,到第一天下午就基本被搶購一空,好的時候,她一個月能賣1萬多元。主辦方要求擺滿展臺,她只能趕製一些簡單又便宜的發卡、皮筋飾品來充數,有時她甚至故意報高作品價格好讓它賣不出去,多在展臺上留一會兒。「那時候,感覺自己就像是趕訂單的流水線小工一樣,雖然賺錢,但是學不到任何東西。」蘇芳說。

四處參加市集和展會的過程中,一些看中了羊毛氈手工商業價值的公司,找到蘇芳請求合作,希望能夠用便宜的材料批量生產。「道不同。」蘇芳都婉拒了。

「很多人做作品只追求視覺效果,所以選擇偷懶,用不好的材料或偷工減料,導致作品很鬆軟。但我的作品都是實打實的,也沒有針孔。這沒有別的辦法,多花時間戳就好了。」在蘇芳看來,「做作品就該老老實實的」。

前兩年,羊毛氈寵物作品定製是蘇芳的主要業務,佔她收入的一大半。這項業務中,成交額最高的是一隻全身定製的寵物狗,單價2000元。在她的微信通訊錄中,也有上百個好友是通過這一業務結識的。但蘇芳覺得,定製業務像「命題作文」,個人創作靈感往往要向顧客的要求妥協,這使她喪失了一些對作品的熱情。

久而久之,不開心的情緒漸漸強烈:如果繼續做寵物作品,會比較容易掙錢,但創作靈感將受到限制;如果不做,短時間內,收入肯定會大降。今年春節,蘇芳一度很糾結。

最終,她選擇了後者。

如今,蘇芳與一名代理人合作銷售現有作品。蘇芳說:「羊毛氈不同於流水線產品,不是布娃娃,它不僅精細程度更高、仿真效果更好,還包含著手作人的心血。幾百元幾千元的定價也不是隨隨便便喊出來的,要根據工序和材料計算成本得出。」她拿出最近製作的一隻憨態可掬的「大灰狼」向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舉例,為了追求仿真度,狼的牙齒是軟陶燒制的;骨架也選用進口的可塑性材料,因此四肢和尾巴都可以活動。這隻「狼」是她與朋友合作的「小紅帽」系列作品中的一個,作品工序複雜,製作精細,加上材料優質,定價在600元左右。

蘇芳表示,羊毛氈作品仍然很小眾化,很多人不理解一個作品中手作人付出的創意與心血,有時費了好大勁兒做成的作品,也有顧客很喜歡但覺得價高放棄購買。如今,她抱著「隨緣」的心態賣作品,賣得出便賣;賣不出去就自己收藏,因為每一個作品都是她「在興奮狀態下創作出的摯愛」。

今年5月,蘇芳以800元賣出了一套原創的玩偶周邊作品,包括帽子、裝飾物等,這創造了她自主設計類作品成交額的最高紀錄。現在的蘇芳,過著「養得起自己」的生活,完全按自己的想法來創作,心中感到滿足。她說:「生活與夢想之間總要有取捨,想要有所得,必然要放棄一些東西。」(作者魏旭平 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朱娟娟)

來源:中國青年報